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中国工业报》作为工业领域权威媒体的舆论引导与平台聚合作用,现正式启动2025年度《中国工业报》智库课题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品行端正、学风优良。
2、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提倡高校、研究机构学者与企业、行业协会专家联合申报。
3、申报人所在单位须具备完成课题所需的人才、设备和时间等基本条件,并能提供必要的支持。
3、每位申请人作为负责人只能申报一项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本次其他课题的申请。课题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参与两个本次专项课题的申请。
二、申报对象
1、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在职科研或教学人员。
2、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新型研发机构中从事与研究领域相关工作的在职人员。
3、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在校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申报时,其导师作为非成员,可提供相应指导。
4、其他企业或机构中,相关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
三、选题指南
课题选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申报人可自拟题目,应体现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
1、前沿技术方向:
工业大数据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工业场景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与产业影响分析研究
智能网联汽车与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路径与政策环境研究
2、工业软科学与人才培养方向:
中国特色工业文化的内涵与传承路径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工业教育创新模式探索
新时代工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实践研究
党的建设在引领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工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3、党建方向:
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研究
数字党建与智慧党建研究
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全媒体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工业技术人才培养中党建工作的研究
4、思政方向:
人工智能融合思政教育的发展研究
AI赋能企业思政教育建设研究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中的创新文化培育研究
四、研究周期与结题要求
1、研究周期:本次立项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6个月,自立项通知书发出之日起计算。
2、结项要求
课题研究周期结束后,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结题:
(1)在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定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
(2)在国家级或省级主流媒体上发表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文章或研究报告至少1篇。
(3)提交完整结题材料后,经本报社组织的专家评审,综合评议等级为“优秀”。
补充规定:
所有申请结题的成果,内容必须与课题研究主题高度相关,且课题负责人须为第一作者或主要贡献者。在校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时,作者署名要求课题负责人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课题负责人为第二作者有效。
以下情况原则上不予认可:(1)在内部刊物、未经官方认定的网络平台发表的文稿;(2)篇幅过短(如少于1500字)的简讯、消息等;(3)经专家组认定学术或应用价值不足的其他成果;(4)课题组在发表研究成果时,未标注“2025年度《中国工业报》智库课题”。
五、研究经费
1、本智库课题倡导“以奖代补”的资助模式。课题申报阶段不设研究经费资助。
2、对于按期结项,且经智库专家组评审认定为“优秀”等级的课题成果,将给予1000元后期资助奖金,并优先在《中国工业报》《中国机械杂志》及中国工业新闻网全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3、鼓励申报人所在单位给予配套经费支持。
六、申报程序与材料要求
1、申请人认真填写《〈中国工业报〉2025年度智库课题申请书》及《2025年度〈中国工业报〉智库课题申报汇总表》。项目申报单位对申报表内容进行审查,填写审核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
2、将申报材料电子版(Word格式,文件命名为“课题类型—单位—负责人姓名—课题名称”)发送至指定邮箱。
3、申报截止日期:自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24:00止(以电子邮箱收到时间为准),逾期不再受理。
七、评审与立项
本报社将组织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将在《中国工业报》官网及官方新媒体平台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正式下达立项通知书。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10-67410628
电子邮箱:zggybzgzk@163.com
请各有关单位积极组织,欢迎广大相关学者踊跃申报。
中国工业报社
2025年10月30日
点击下方下载:附件:2025年度《中国工业报》智库课题申报表
编辑:邢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