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党校、重庆社科院,市级有关部门,各高等院校,市级社科社团、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各区县(自治县)社科联:
按照《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规定,经研究,决定启动2025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和中特理论项目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部署安排,紧紧围绕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以及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建设“六区一高地”等工作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始终着眼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为繁荣发展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社科界的智慧力量。
二、学科范围
本次项目申报范围所涉学科,参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学科分类,在市社科联规划项目管理系统中选择。
三、申报要求
2025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实行单位限额申报,限额指标另行下达。坚持加强有组织科研与调动专家学者积极性相结合,充分发挥选题指南的引导作用,重点鼓励申请人按照选题指南的方向进行申报,提高年度项目资助经费标准,重点项目5万元/项、一般项目2万元/项、青年项目1万元/项。各申请人所在单位在相关领域应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同时,要履行好管理职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重点、压实责任、综合施策,着力提高申报质量,避免同类选题重复申报。
四、申报条件
(一)项目申请人应具备的条件
1.在重庆市内工作,遵纪守法,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2.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博士学位,但具有中级职称的,年龄超过39周岁,可申请年度一般项目;年龄不超过39周岁(1986年8月6日以后出生,下同),可申请年度青年项目。
3.申请重点项目,一般应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县(处)级以上职务或职级;申请年度青年项目,申请人和项目组成员年龄均不得超过39周岁。
4.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请。在站博士后人员均可申请,其中在职博士后可以从所在工作单位或博士后工作站申请,全脱产博士后应从所在博士后工作站申请。
5.申请人只能申报1个项目,且本年度不能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其他人申报的项目;项目组成员本年度最多可参与申报2个项目。
6.项目参加者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一经发现取消申报资格。
(二)限制申报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
1.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尚未结项的(即本《通知》发出之日未结项)。申报中特理论项目的不受此限制。
2.承担各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尚未结项的(即本《通知》发出之日未结项)。申报中特理论项目的,追加项目不受此限制。
3.选题与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已主持完成或立项的其他省(部)级及以上项目相同或相近的。
4.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被终止或撤销后限制期限未满的。
5.因存在学风问题被处理后限制期限未满的。
五、申报流程
(一)申报途径
各申请人通过所在单位申请;各社科社团会员可通过其所在社团申请。
(二)材料填写
1.项目申请人登录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官方网站(http://www.cqskl.com/),点击主页右侧“规划项目管理系统”在线申报。
2.首次申请的,申请人需点击“个人注册”按钮按提示注册;申请人所在单位需点击“单位注册”按钮按提示注册,并在注册后电话联系市规划办审核。申请人注册后经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在系统中审核通过后,即可登录填报。已注册的个人和单位无需再次注册,直接登录系统按提示和要求填报。
3.申请人在系统中填报时,年度项目的项目类型选“年度—XX”,中特理论项目的类型选“中特理论—XX”。
4.《申请书》“项目论证部分”和“项目论证活页”的填写,应先在系统中点击下载相应模板,按模板中的提示和要求填写并保存后,以PDF文件形式上传至系统。
5.申请人在“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报系统”中按要求和提示全部填写完成后提交。
(三)单位审核
各申请人所在单位要加强对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和本《通知》要求严格把关,对申请人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填报内容的真实性进行认真审核,审核无误后提交。
(四)材料报送
申请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在系统中全部审核提交后,导出《申报汇总表》,审核后打印加盖公章,报送至市社科规划办。
六、申报时间
(一)填报时间
各申请人应于2025年9月2日17:00前在系统中完成填写和提交。
(二)审核时间
各申请人所在单位应于2025年9月5日17:00前在系统中完成审核和提交。
七、其他
未尽事宜请联系市社科规划办;本《通知》相关条款由市社科规划办负责解释。
年度项目联系电话:67732295、67731862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3号百业兴大厦920
中特理论项目联系电话:67992761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桥北村270号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秘书处
附件:1.年度项目申报说明和选题指南
2.中特理论项目申报说明和选题指南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25年8月6日
附件1年度项目申报说明和选题指南
一、申报说明
(一)选题
1.重点鼓励申请人按照选题指南的方向进行申报,可以在“选题指南”的条目基础上,从不同学科领域、研究视角或侧重点设计具体申报题目。
2.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六届五次和六次全会精神,长江经济带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超大城市治理、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六区一高地”建设和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可自拟题目申报。
3.围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各学科基础理论前沿等,可自拟题目申报。
4.题目表述要符合课题研究定位,突出问题导向、学科视角,科学严谨、简明规范,避免引起歧义或争议,一般不加副标题。
(二)研究类型
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和其他研究。
(三)预期成果形式
分为学术专著、研究报告和系列论文。申请者根据研究设计选择其中一种预期成果形式。
二、选题指南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
2.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研究
3.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研究
4.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研究
5.原创性标识性概念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
6.健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体系研究
7.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研究
8.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9.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研究
10.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11.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研究
1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
13.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研究
14.中国共产党创新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深刻内涵与体制机制研究
15.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研究
1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17.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研究
18.健全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机制研究
19.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研究
20.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研究
21.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2.坚持和加强党对群团工作领导研究
23.以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研究
24.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研究
25.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26.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阐释
27.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新表现及发展趋势研究
28.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
29.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政治安全风险与治理研究
30.提升思政引领力研究
31.大中小学思政课针对性与吸引力提升研究
32.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认同现状研究
3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34.大众媒介与社会思潮传播研究
35.数字时代的意识形态风险治理机制研究
36.构建重庆大社科工作格局研究
37.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面领导体制机制研究
38.“十五五”时期重庆健全城市现代化体系构架的研究
39.“十五五”时期重庆加快形成现代化人民城市发展服务治理基本能力研究
(二)哲学
40.人机协同的哲学研究
41.基于中国语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研究
42.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伦理共同体构建研究
43.数智时代的公民道德能力研究
44.算法伦理研究
45.中华美学的价值导向和教育作用研究
46.探索建构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机制研究
(三)中共党史党建
4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
4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规治党重要论述的理论建构和学理阐释研究
49.新时代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研究
50.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研究
5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的体系构建、运行机制和优化路径研究
52.新形势下加大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力度研究
53.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治理研究
54.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研究
55.清廉重庆建设中的廉洁教育研究
56.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研究
57.重庆健全党建统领“885”工作机制研究
58.重庆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研究
59.重庆打造新时代多党合作实践高地研究
60.重庆建设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研究
61.抗战时期重庆地区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研究
62.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文献整理与研究
63.抗战时期重庆歌剧的创演研究
64.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出版史研究
65.中共中央南方局争取文化界统战对象的策略研究
66.中共中央南方局文艺宣传史料抢救挖掘与活化研究
(四)经济学与管理学
67.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系与实践问题研究
68.重庆服务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国内大循环研究
69.重庆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研究
70.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研究
71.重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研究
72.西部陆海新通道提质建设研究
73.重庆粮食生产与安全保障研究
74.加快建设西部数据交易中心研究
75.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挥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用研究
76.成渝地区协同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研究
77.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构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研究
78.成渝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研究
79.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合构建跨境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80.成渝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81.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研究
82.深化东中西部科技创新合作研究
83.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研究
84.重庆建设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研究
85.重庆建设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研究
86.重庆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研究
87.重庆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研究
88.重庆建设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研究
89.重庆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研究
90.重庆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研究
91.重庆未来产业发展研究
92.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研究
93.重庆推动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研究
94.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研究
95.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建设研究
96.山地城市公共交通韧性测量与提升研究
97.重庆自贸试验区提质升级研究
98.重庆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研究
99.重庆中心城区“大综合一体化”新体制新机制研究
100.重庆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研究
101.重庆提升城镇资源要素集聚能力研究
102.重庆深化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研究
103.重庆深入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研究
104.重庆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体制新平台新机制研究
105.重庆构建绿色安全高效智慧新型能源体系研究
106.重庆迭代实施乡村振兴“四千行动”研究
107.重庆推进数字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研究
108.重庆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
109.重庆以“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研究
110.重庆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111.重庆建设成渝双城低空经济走廊的路径研究
112.重庆布局发展6G产业的路径研究
113.重庆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
114.重庆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研究
115.重庆高标准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研究
116.民营企业的数字技术运用与转型升级研究
117.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与成本研究
118.民营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配套发展研究
119.东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与政策的比较研究
120.民营经济参与乡村振兴的方式与实践案例研究
121.重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实践案例研究
122.承接东部民营企业向重庆转移的政策与环境研究
123.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背景下产业链韧性提升路径研究
124.重庆发展乡村旅游研究
125.重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126.“十五五”时期重庆促进消费与产业联动升级的研究
127.“十五五”时期重庆以科技金融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五)社会学与人口学
128.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庆实践研究
129.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重庆研究
130.重庆提升防汛抗旱和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研究
131.重庆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研究
132.基于数字干预的社区健康管理研究
133.重庆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134.重庆人口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135.重庆建立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研究
136.重庆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研究
137.重庆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的实践研究
138.重庆建设统筹适配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139.重庆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140.重庆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体系研究
141.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发展研究
142.重庆保障性住房社区共同体培育路径研究
143.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就业影响评估指标体系及机制研究
144.重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研究
145.重庆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研究
(六)法学
146.重庆超大城市治理法治化路径研究
147.重庆新能源汽车标准必要专利池构建研究
148.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协同机制研究
149.数智赋能司法裁判的空间及保障研究
150.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
151.重庆数字经济示范区数据主权与跨境流动安全风险防范研究
152.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基本范畴体系创新研究
153.网络暴力中的极端现象及刑法规制研究
154.数智安全视阈下域外管辖体系建设研究
155.仲裁服务护航重庆企业“出海”研究
156.重庆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研究
157.党内法规备案审查的转型与执行监督机制研究
158.《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条例》贯彻落实研究
(七)教育学
159.重庆统筹推动教育强市、西部创新高地和人才中心建设研究
160.重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改革的路径研究
161.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提质增效研究
162.重庆加速形成数字教育基本能力研究
163.重庆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共育共享共用机制”改革研究
164.健全重庆市青少年心理疏导机制改革探索研究
165.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166.重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
167.对接国际标准的智能建造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168.推动高校融入数字重庆建设的实践研究
169.重庆吸引高校毕业生留渝来渝就业创业研究
(八)新闻学与传播学
170.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研究
171.区县融媒体中心传播力提升研究
172.基于多源数据信息的突发舆情风险预警及其治理研究
173.社交媒体虚假信息检测及差异化治理研究
174.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背景下轻骑兵工作室建设研究
175.主流媒体在地化传播力影响力提升研究
176.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共建机制研究
177.AI赋能主流媒体生产与传播创新路径研究
178.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实践与提升路径研究
179.地方国际传播机构专业化、多元化能力研究
180.重庆文化内涵和文化IP国际传播研究
181.重庆国际传播融媒栏目实践案例研究
182.提升重庆城市形象的策略研究
183.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农家书屋功能升级研究
184.创意产业和创意生态建设研究
185.出版学科与新质功能集群建设研究
186.世界一流学术期刊矩阵和科技文献数据平台建设研究
187.阅读市场发展研究
188.乡村阅读与乡村建设研究
189.陆海叙事视域下全民共同阅读研究
(九)体育学与健康管理
190.重庆智慧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191.重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192.重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记忆与社会整合研究
19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194.数字赋能重庆社区体卫融合健康服务模式研究
(十)统计学
195.重庆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研究
196.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协同效应测度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197.重庆制造业关键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估与风险预警研究
198.重庆现代制造业集群人才需求与供给匹配度的统计研究
199.重庆优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评估标准和扶持政策研究
200.重庆老旧社区智慧化指标评价与改造路径研究
附件2 中特理论项目申报说明和选题指南
一、申报说明
(一)选题
1.申请人原则上须按照选题指南进行申报,可根据选题指南细化申报题目,但不能脱离选题方向。
2. 题目表述要符合项目定位,科学严谨、简明规范,避免引起歧义或争议,一般不加副标题。
(二)项目类别和要求
全部立项为重点项目。选题指南中,第1至21项面向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县(处)级以上职务或职级人员申报;为培养青年科研团队,第22至31项仅限35周岁以下(1990年8月6日以后出生)、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申报。
(三)预期成果形式
分为专著、研究报告、理论文章和系列论文等。
(四)研究期限
项目完成时限原则上为1年。
二、选题指南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研究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论述研究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研究
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论述研究
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论述研究
6.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与世界意义研究
7.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研究
8.“十五五”时期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9.“十五五”时期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研究
10.建设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内在要求和实践路径研究
11.重庆完善现代化国资国企治理体系研究
12.重庆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研究
13.“大综合一体化”视角下重庆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14.事前预防型超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研究
15.重庆提升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实战效能研究
16.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研究
17.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研究
18.成渝地区构建区域融合发展新路径研究
19.加快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集疏运体系研究
20.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重庆地方性文化生成研究
21.全媒体视域下重庆报业监管研究
22.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时代意蕴研究
23.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逻辑研究
24.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渊源研究
25.“狱中八条”的内涵与实践转化研究
26.超大城市全周期全要素治理研究
27.重庆加快新型能源算力枢纽建设研究
28.重庆提升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能级研究
29.党建引领背景下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30.重庆抗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研究
31.重庆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融合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