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管理办法(国语〔2022〕3号)》和《四川民族学院科研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四川民族学院)2025年度课题申报工作即日起正式启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战略部署,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立足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需求,发挥基地在咨政研究、实践创新、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服务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二、申报范围及内容
课题须紧密围绕基地核心职责与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发展需求,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川民族学院)2025年度课题申报指南》(附件1)为主要依据,自主拟定研究题目。申报课题应体现问题导向、实践创新与区域特色,聚焦以下重点领域:
(一)核心研究领域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路径创新
重点方向: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质增效模式(如农牧民“普通话+职业技能”融合培训、基层干部语言能力提升路径);
现实问题:高海拔偏远地区推普薄弱环节、跨境民族语言生活与国家通用语言认同关系、数字化推普资源建设与应用实效。
2.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与共同体意识培育
重点方向:藏彝走廊多民族经典语言资源挖掘与当代转化(如红色语言文化、口传史诗数字化保护)、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与民族文化节庆融合实践;
文化载体:方言俗谚、非遗语言资源的活化利用与教育融入策略。
3.语言文字服务能力现代化建设
重点方向: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实施效能评估、语言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机制(如旅游文化解说标准化、特色产业品牌语言策划);
新兴议题:人工智能在民族语言翻译、跨境语言服务中的应用与伦理规范。
4.语言文字规范化与区域治理创新
重点方向:学校-社区-家庭协同推普机制、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规范化治理;
政策衔接:民族自治地方语言文字法规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衔接实践。
5.语言资源保护与开发
重点方向:四川民族地区濒危语言有声数据库建设、多语种语言资源在文旅融合中的活化利用(如“语保工程”延伸项目)。
(二)选题要求
1.问题导向
鼓励聚焦民族地区语言文字领域的紧迫性、瓶颈性问题(如:青壮年文盲半文盲群体推普障碍、双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短板),提出实证性解决方案。
2.创新性与前瞻性
支持跨学科融合研究(语言学+教育学+信息科学)、新方法应用(大数据社会语言调查、实验语音学分析)。
3.实践转化价值
优先支持能形成可复制推广模式的课题(如:“语润康巴”推普志愿服务标准化流程、民族地区学前儿童普通话沉浸式课程包),或产出政策咨询报告、技术规范、数字资源库等应用成果。
4.区域特色彰显
选题需立足四川民族地区实际(如:三州涉藏地区、凉山彝区、攀西多民族杂居区),体现“康巴文化”“藏彝走廊”等地域元素,避免同质化研究。
(三)限制性说明
• 不予支持的选题类型:
1.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中华文化传承关联度低的纯理论研究;
2.脱离民族地区语言生态现状的宏观对策研究;
3.已获其他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资助的重复性课题。
研究领域与重点方向对照表
研究领域 |
重点支持方向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 |
偏远地区推普模式创新、重点人群(农牧民/基层干部)语言能力提升 |
语言服务能力建设 |
乡村振兴语言服务、人工智能语言应用 |
语言资源保护 |
濒危语言建档、多语种资源文旅融合 |
三、申报条件及要求
(一)重点课题
申报条件(满足以下任一项):
1.职称与资历:主持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并主持完成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2.研究基础:团队需具备与课题相关的前期成果(如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咨政报告被厅局级及以上单位采纳)。
3.跨学科协作:课题需整合语言学、民族学、信息科学等至少两个学科的研究力量,提供合作单位书面证明。
支持与要求:
资助额度:2万元。
结项要求:公开发表论文2篇,其中至少1篇CSSCI期刊及以上论文,或1篇获得厅级(地市级)及以上政府部门决策采纳的研究报告(3万字以上)或有省部级领导签署的肯定性批示;或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本(20万字及以上)。
(二)一般课题
申报条件(满足以下任一项):
1.职称与学历:主持人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
2.实践导向:申报民族地区语言服务、推普模式创新等方向者,需提供实地调研计划及合作单位支持函。
支持与要求:
资助额度:5000元。
结项要求:公开发表1篇北大核心及以上期刊或在CSSCI来源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篇或2篇省级期刊论文;或1篇获得县处级及以上政府部门决策采纳的研究报告或有市(州)级领导签署的肯定性批示;或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本(10万字及以上)。
(三)自筹课题
申报条件:
面向基层教师、青年学者,不设职称限制,但需依托单位提供配套经费或政策支持证明。
支持与要求:
经费来源:单位自筹(基地提供政策与平台支持)。
结项要求:公开发表省级期刊论文1篇;或不低于3万字的研究报告。
四、统一要求
1.限项规则:
每人主持课题限1项,参与不超过2项;
已获其他省级及以上项目资助的相同内容不得重复申报。
2.研究期限:
重点课题2年,一般/自筹课题1年(立项日起算)。
3.材料规范:
需提交《课题申请书》《论证活页》各5份(A4双面打印),电子版同步报送。
4.学术诚信:
剽窃或数据造假者,取消3年申报资格并通报批评。
五、申报时限及方式
1.截止时间:2025年8月30日(逾期不受理);
2.材料提交:电子版:发送至邮箱gjyywztgjd@scun.edu.cn,命名格式【姓名+单位+课题名称】;
纸质版:立项后提交签字盖章《申报书》《论证活页》各5份(A4双面打印);
3.下载地址:四川民族学院官网/基地网站。
六、其他事项
1.立项课题需签署任务书,逾期未签视为放弃;
2.学术不端行为(剽窃/造假)取消3年申报资格并通报;
3.邮寄地址:四川省康定市四川民族学院A区4201办公室(请用顺丰/EMS)。邮 编:626001
联系人:梁老师(18123443255) 拥忠下姆老师(15281553636)
附件1: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课题申报指南
附件2:2025年度课题申报书
附件3: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25年课题通讯评审意见表
附件4:2025年课题申报信息汇总表